以下文章来源于谢璞笔记,作者谢璞
一声叹息。宗庆后的布鞋,破了,释永信的袈裟,也破了。有网友写出对联,上联是,“宗庆有后娃哈哈”,下联是,“释永无信钱多多”,横批是,“宗信全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林寺”丑闻拯救了娃哈哈。塌坟的宗庆后先生在酒泉之下,得以喘息,围绕娃哈哈和他的争议,暂时告一段落。这并非褒奖,而是一种荒诞的对比,哭笑不得的戏谑。宗庆后先生的丑闻,是身后名节,子女阋墙,释永信的丑闻,正好在他的花甲之年,卡在退休前的节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永信的丑闻,跟10年前也就是2015年的举报内容,细节有偏差,但来来回回绕来绕去还都是那些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无非就是名利和权力,还有裤裆底下那点事。和尚也是人,是人就有恶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要过日子,也要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的好些朋友在10年前,都采访过释永信。朋友在释永信禅房里面采访他,面前的电话响了释永信不接,然后助理从十几米外冲过来拿起电话递给他,他嗯啊两声,然后手就悬在半空,然后助理再冲过来接着电话放到电话机上。朋友说,我当场都看傻了,然后问他,少林寺回收商标的事儿,释永信想了想说,“下一个问题”,然后,然后就走了,把带媒体来采访的省委宣传部的领导直接晾一边去了——答案在风中飘零,这一幕,很鲍勃迪伦。
另一位做过记者的朋友,在10年前那场风暴后在少林寺居住了近3个月,稿件是在2015年10月完成,却一直等到2017年2月得以刊发。昨晚看到官方通报,朋友说,很悲伤,转发十年前稿件时评论说,“无一众生可渡”,我回复说,“自渡”。
宗庆后形象的坍塌已经让人猝不及防了,这释永信的形象坍塌,更让人心寒。影响更甚。毕竟宗庆后争议再如何,也只是宗氏家族的家事,可这释永信,关乎少林寺这一金字招牌,是禅宗祖庭,关乎佛教,关乎信仰啊。
如果释永信这桩事立体起来,换个角度来看,或许也能柳暗花明——违法者是外道刘应成,谤佛者是假沙门释永信。
违法乱纪的是那个原名“刘应成”的自然人,是“少林寺商业集团董事长”,他不过是披着“释永信”袈裟的假沙门,他的违法,谤佛、亵渎和诸多大不敬,也都是个人行为,不是修行者所为。
这位“少林商业集团的董事长”,如果非要这么称呼他,或许更能让人理解他那些“上下其手”的行为。毕竟,一个正常的商业集团董事长,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做出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事情,似乎也算在情理之中。遗憾的是他偏偏选了少林寺这块牌子,选了“沙门”这身行头。“刘应成”的行为,与真正的佛教信仰,早已南辕北辙,可以说是毫无关联。只不过,他披了一件“少林寺”的袈裟。“西游记”里的金池长老,即便穿上锦襕袈裟,注定是去不了西天的,也取不了真经。
2015年的举报,2025年东窗事发,十年光阴,令人唏嘘,佛教说,因果报应,俗话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但迟到的正义算不算正义,还是只是真相?说起真相,宗庆后也好,刘应成伪装的释永信也好,形象坍塌,除了感叹这些人别有用心,太能伪装了,作为吃瓜者,我决定还是要反省下自己——自己是不是太好骗了,太容易被蒙蔽了。又比如,我们在讨论“少林寺”的时候,究竟在讨论什么?
少林寺是那个在武侠小说里飞檐走壁、降妖除魔的传奇之地?还是那个在影视作品里被塑造成“成人童话”的武林圣地?我们其实早已习惯了把“少林寺”视为一个符号,一个IP,一个可以被消费的文化符号,却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它曾是佛教禅宗的祖庭,是无数信徒潜心修行的道场。
违法者刘应成、假沙门释永信,恰恰是利用了这种误读,将少林寺的千年声誉,变成了他个人商业帝国的一块金字招牌。他不是在弘扬佛法,而是在“贩卖”少林。他不是在修行,而是在“经营”。他把“佛由心生”变成了“佛由钱生”,把“明心见性”变成了“明账见钱”。他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把佛祖的清规戒律当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把信徒的虔诚当成了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本。
昨晚我们也看很多人借用金庸小说和电视剧来评议释永信和少林寺这桩事。尤其是TVB版《天龙八部》鸠摩智的那番话。这些剑走偏锋抖机灵属于内容上的“邪修”了吧,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名闻天下的却是“武功”,不是佛法传承,更是靠这虚妄又真实的“武功”得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网络和利益…这或许就是买椟还珠,缘木求鱼了。
我想金庸先生应该是知道自己瞎写,也深知自己这样瞎写是不对的,有谤佛、谤法的嫌疑,是大不敬。所以金庸会在《天龙八部》里安排一个扫地僧出现。扫地僧戒劝说,高深武功,需要佛法。“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时,要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
扫地僧的这番话,隐含了金庸对自己只写少林功夫,荼毒误导大众为自己埋得很深的忏悔。调戏、调侃出家人也是文学史上一直存在的恶趣味。假沙门释永信的少林,只有刘应成的武功和商业,没有佛法,全是贪嗔痴。
一位前辈告诉我,“不要相信人品,要相信人性”。作为自然人,化名“释永信”的“刘应成”有他的贪嗔痴,可以理解,但绝不认同。“马太福音”里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南北朝高僧道安却说,“不依国主,则法师难立”。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来说,少林寺商业化开发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除了主持要有个人修为,我们还是需要依法管理和相应的组织制衡。
少林寺是千年古刹,千百年来方丈有很多,释永信进少林也不过四十年,四十年时光从千百年岁月来看,不过弹指间,但人生也就只有两个四十年。千百年来,坏人也不止刘应成这一个,遗臭万年或名垂青史的少之又少。少林寺也不仅有武功,还有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文脉传承,更是禅宗祖庭。什么是禅?对普通人来说,不必清规戒律,明心见性,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要放下,也要慈悲对人。
佛由心生,佛即是觉,旁人只能指点,却不能代劳。
当因果升起,无人乃无辜,当慈悲升起,众生皆可怜。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