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谢璞笔记,作者谢璞
高德扫街榜要打破两个“阿里魔咒”。一个是阿里收购的公司都失败了,另一个是阿里做不好社区,做不好内容。
高德之外,阿里体系最好的社区和内容平台,是闲鱼。高德和闲鱼的成功,因为“独立”二字,场景确定,独立运营,自成体系,自给自足,有耐心,有定力。
自成体系的高德,扫街榜的推出不是北京,却选择在了杭州,时间是2025年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马云生日,传播支持的不是高德PR,是阿里集团公关体系。这一系列的信息组合起来,大致说明,高德扫街榜,是马老师亲自部署,亲自指挥。
高德扫街榜立项在2025年6月底,外卖大战激战正酣,饿了么岌岌可危,市场都在看阿里怎么出牌,6月23日,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发邮件宣布,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向蒋凡汇报。我跟美团的朋友聊天说,饿了么和飞猪并入,是必然,按理说也应该有高德——淘宝闪购对战美团外卖,到店业务基石是大众点评,让高德对战大众点评和美团到店合情合理。我问阿里的一位合伙人朋友,这次调整怎么不见猫超、盒马和高德?朋友回复说,猫超本来就在淘天呀,盒马独立公司管理。朋友直接“忽略”了高德——直到高德扫街榜的出现,我才恍然大悟。事以密成,言以泄败,成于心思,谋于深思。
高德扫街榜,跟大众点评有关系,又没有关系。高德扫街榜,是竞争的产物,更多的其实是AI的必然。高德扫街榜诞生在外卖大战,承担了牵制美团的职责,但它的战略意图,不会限定在这场具体的战役中。一句话,不是高德服务淘宝闪购,也不是高德导流饿了么,而是淘宝闪购接入高德,饿了么接入高德,它们是高德的服务承接商。有主有次,庄闲有别,高德继续保持它的“独立”,去探索边界,尝试可能性。
口碑的前车之鉴,就是死于内耗,从阿里到蚂蚁,从淘宝到支付宝,兜兜转转,反反复复,朝令夕改。
高德的继续独立,也体现在了阿里架构和合伙人名单中:8月,阿里由“1+6+N”的架构调整为四大块板:中国电商、国际数字商业、云智能和“所有其他”。高德属于“其他”,这其他包括阿里健康、盒马、虎鲸文娱、菜鸟、高德等。与此同时,高德董事长刘振飞,也是阿里合伙人。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外卖大战,淘宝闪购让阿里一扫阴霾,终于扬眉吐气一把,赢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通义的迭代,以及AI芯片等的推进,也让阿里股价重回轨道,这个节点推出高德扫街榜,再接再厉,其意图不言而喻,高德要牵制美团。
闪购这场博弈,有点像田忌赛马。几个APP的日活排名从小往大分别是:饿了么、京东、美团、淘宝,用淘宝打美团,激活了饿了么的配送体系,再加上雄厚的资金补贴,自然是手到擒来,京东更不在话下。对京东和淘宝来说,用补贴换日活,可能比直接砸广告更有效果。但如果还是按照这种逻辑推演,阿里必然陷入以前的困境——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把所有流量资源灌入淘宝,成就了淘宝,那其他业务不发展了吗,不要了吗?阿里此前的收购,最大的限制就是捍卫淘宝,束手无策,最优解应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在“帮忙”策应淘宝的同时,不能丢了主业,高德应该要按照自己的规划走。高德要做大,不能自我设限,画地为牢。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淘宝闪购和美团正面打,高德跑到后面搞偷袭,高德扫街榜如果大成固然可喜,即便失败了,也起到了让美团流血失血的作用。这种策略,其实也是淘宝切入闪购外卖最初的设想——阿里赢一点就是大赢,美团输一点就是大输,阿里只要不彻底输掉,美团只要不是彻底赢,这个战役就成了——这也是京东试图切入外卖的最初设想。
攻守位置不同,盘算有差异。
高德的盘算,美团也有自己的判断,所以9月10日当天美团抢先高德,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美团的收入大头是外卖,利润大头是到店和酒旅,双拳难敌四手,美团APP不能孤军奋战。把部分外卖流量导入大众点评,既能在外卖上做“差异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大众点评的“品质外卖”对冲京东外卖,也能够激活大众点评的社区活力,更新迭代社区的UGC点评内容。身无牵挂胆气粗,乱拳打死老师傅。
围攻美团的博弈,淘宝是正规军正面击敌,高德是游击队,牵制美团的同时,也要建立扩大敌后根据地。美团的敌人,远不止淘宝、高德、京东,与此同时,阿里也要跟抖音、快手、拼多多比电商,跟字节豆包、腾讯元宝抢AI。2025年是平台混战,就连小红书都要跟微博抢娱乐明星了,何况电商?
平台混战背后是焦虑,几年前新消费浪潮时有人说,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做一遍。AI时代,所有的APP也值得重做一遍。外卖之战的背景,不是简单的人口红利见顶消失,平台进入存量厮杀,因为几年前互联网已经走到头了。电商混战的核心还是因为AI焦虑,新技术带来了市场格局重新洗牌的机会,未来AI会怎么样,大家都不清楚,但几乎所有卡位、有生态的平台都想着用AI重塑生态。
那么,高德的意图是什么?
今年8月,阿里CFO徐宏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过去25年,淘宝干了一件事,把制造业搬到了平台上,接下来我们看好一件事,就是把服务业搬到平台上,用技术、市场和平台力量推动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快速发展”。
这里的服务业,自然包括餐饮,但肯定不止餐饮。
十年前,马云在收购高德时的内部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要买的不是地图,是数字世界的经纬线”。马云这句话和徐宏的那一段结合起来,就是高德的战略远景。
2014年阿里收购高德后迎来了俞永福的管理,俞永福很果断地停掉了彼时最有潜力赚钱的业务——O2O探索,那时候高德还是传统软件“高德导航”,受到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挑战。俞永福砍掉商业化后,开始了“免费”硬战。地图这一战,打了至少10年,最后的结果是,高德赢了,用户规模10亿级,日活1.2亿。
大家知道阿里体系中哪个平台,历久弥新,历久弥坚?答案是阿里巴巴,1688。1688其实就只做了一件事,互联网黄页,把中国制造搬到网上。1688才是把中国制造搬到网上,淘宝其实是线下零售和零售市场的互联网投射或放大。
高德要做的事情,其实是另一个1688——基于个人基于地理信息的生活黄页。这样的定位,其实从高德的管理层配置可以看出端倪:董事长刘振飞、CEO郭宁,刘振飞技术出身,搭建了阿里妈妈,参与了双11技术保障,也参与了阿里的“去IOE”,参与了12306上阿里云等项目,CEO郭宁则曾经在阿里巴巴B2B负责搜索推荐技术。
有朋友说,“高德扫街榜”这个名字不够洋气,一股浓浓的土味,“扫街”这个词莫不是从阿里铁军那学来的——他的感觉应该是没错的,高德要做的其实是1688那样,把现实中的商业、服务搬到网上。
地图成为“入口”,有更多的可能性,国外的Google Map已经证明了这点。高德可以往小来做,也可以往大来做,服务淘宝,可能会越做越小,做自己倒是更有机会做得更大。高德不应该太沉溺于当下的竞争,看后视镜的同时,更应该盯着前方,看到更远的未来——当下的闪购外卖大战,应该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高德过去十年最宝贵的经验可能就是六个字——克制、养成、耐心。从导航到生活服务,高德既然落点是在用户在消费者,这次高德扫街榜至少在姿态上应该表明一下,高德地图可以也愿意接入美团外卖、京东外卖、美团酒旅、京东酒旅。高德就是高德,一个开放的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德有目的地,但需要马老师来导航。
2011年9月8日,王兴第二次见马云,马云请吃饭,喝的是茅台,第一杯开餐酒后,马云花了半个小时讲茅台的故事,9月9日,王兴在支付宝见彭蕾,彭蕾告诉他,阿里巴巴是1999年9月9日那天领的营业执照,王兴觉得,马云讲故事的能力确实了得,阿里从一开始就很会造势。这一年是美团和阿里的蜜月期,佳期如梦。王兴一共6次飞往杭州,除了见马云,跟阿里谈投资,也在挖阿里的一个高管,王兴给美团挖来了的人是干嘉伟,阿里巴巴B2B第67号员工,阿里铁军销售负责人。干嘉伟曾是美团COO,在2016年淡出美团,接替他的是王兴同学,王慧文。干嘉伟淡出美团的另一个背景是,2015年10月,美团合并大众点评,腾讯成为美团大股东。
兜兜转转,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