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无冕财经,作者海棠葉
单飞一年,董宇辉“活”得更好了吗?
去年7月25日,董宇辉与俞敏洪“分家”,带着与辉同行闯天涯;
如今,与辉同行带货成绩直接破百亿,粉丝涨至3031万,比“老东家”东方甄选的粉丝还要多200万。
但流量的潮汐从不会为谁停留,分家刚满一年的董宇辉,正真切感受着潮水退去后的平缓。
流量大跌45%,“快速退烧”的现实,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眼前,当流量红利不再汹涌,他不得不直面一个更紧迫的问题:该往哪走?
现实来看,他脚下的路,正与俞敏洪当年的轨迹逐渐重叠,如亲手设计股权激励结构,打破个人IP依赖,规划多业务版图。
一年时间,董宇辉不仅接下了掌舵者的担子,更在现实压力下,悄然接过了前辈的生存哲学。
“老板”董宇辉
时过境迁,董宇辉越发习惯“企业老板”这个身份。
最初执掌与辉同行时,他身上还带着浓重的主播印记。面对镜头外的公司管理,他曾在采访里坦诚“不懂复杂的商业逻辑”,团队从几十人扩张到上百人的阶段,更关心的仍是直播间里的文案是否动人、选品能否讲出故事,而非组织架构该如何搭、岗位职责该怎么分——那时的管理,更像是凭着主播的直觉在推进。
在一次采访中,董宇辉甚至直言,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挺好的,说如果有一天一定要做一个“重利轻别离”的商人,那他宁可急流勇退,“我相信应该不会放弃自己的价值观,用各种下作手段去做事。大不了我回去种地,陕西人嘛。”
但时间推着人往前走,如今的他早已褪去那份生涩。
再接受采访时,董宇辉大方谈起自己那套以“放权”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拒绝层层叠叠的管理层级,不搞职业经理人在中间传令,董宇辉抓大放小:招人时业务负责人能直接拍板,直播流程调整当天就能落地,日常管理几乎不插手具体事务。
一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藏着从主播到老板的思维跃迁。
董宇辉的角色蜕变,还藏在话语重心的迁移里。从前总说“我只是个主播”,如今在年会上望着台下300多号人,他讲的是“要让大家有稳定的未来”。
董宇辉的身上,正浮现越来越多“前老板”俞敏洪的影子:早年俞敏洪从英语教师变成教育企业家时,也把“要让新东方老师有尊严”挂在嘴边。
这种相似性更延伸到利益格局的搭建中,俞敏洪当年用股权纽带绑定新东方团队,如今的董宇辉也在复制这套逻辑。
2024年底,他相继成立终南远眺(西安)科技有限公司、长歌有和(北京)科技合伙企业、子三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长歌有和是一家有限合伙企业,股权结构上看,董宇辉将自己控制的终南远眺设为GP(普通合伙人),承担决策责任,员工则以LP(有限合伙人)的形式参与,享受收益分配权而无须承担决策压力——市场普遍认为,该公司是为员工持股计划而生。
▲董宇辉名下公司股权关系,图源网络
到了2025年2月,与辉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宇辉从直接持股变为通过子三省间接持股。
尽管穿透来看,不论是与辉同行亦或新成立的三家公司,最终实控人均为董宇辉,却已通过合伙企业架构预留出股权激励空间。
按自媒体“最话FunTalk”的说法,根据行业惯例,在股东层面设立并加入合伙企业,一般是为了进行股权激励所用。
也就是说,即将有一批与辉同行的员工,参与到与辉同行的创业收益分配当中。
于此,董宇辉也就变成了“俞敏洪”,既牢牢把握公司方向,也把蛋糕分给同行者,考虑如何平衡团队内部“董宇辉们”的利益。
这种对利益分配的深思、对庞大团队的驾驭,是作为老板的重要一课,也让董宇辉与俞敏洪的创业者画像愈发重叠。
与辉同行“去董宇辉化”
俞敏洪曾将新东方从单一英语培训,拓展为覆盖全年龄段、多学科的教育帝国,核心逻辑是把“英语培训”这个单一内容IP,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体系。
这种“去个人化、重组织化”的商业逻辑,如今正在董宇辉身上清晰重现。
如今的董宇辉,也在走出“个人IP独大”的舒适区,搭建主播矩阵,让更多年轻面孔在镜头前崭露头角。
去年11月,与辉同行拿下MCN资质许可证,经营范围涵盖演出经纪与票务。这步棋,像极了俞敏洪为新东方教师团队搭建职业发展体系的布局,既为多主播并行铺路,也暗合分摊单一IP风险的考量。
如今,与辉同行的主播团队正在不断扩展,传熙、盼盼、鹏鹏等多位主播已经形成个人IP,累计粉丝数超300万:鹏鹏擅长将文化内容与产品结合,个人账号粉丝达到87.1万,为公司核心主播之一;盼盼“许五顿”则以其亲和力和扎实的学术背景受到粉丝喜爱,是团队中的“颜值与才华双料担当”;潇潇作为团队中年龄较大的成员,被亲切地称为 “大姑姐”......
▲与辉同行主播团队,图源网络
正如俞敏洪力行的“去董宇辉化”,在与辉同行内部,董宇辉也在努力“去董宇辉化”,亲自直播的频率正显著降低。
在2024年8月7日开启单飞后首次直播后,相比起在东方甄选每周四天的直播频率,董宇辉一个月直播次数为11次,内容也大部分是和奥运健儿访谈直播、对话连线作家等。而与辉同行在2024年621场直播中,董宇辉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今年5月中到6月中一个月时间,他只参加了9场直播,每次两小时。
有趣的是,在业务版图的拓荒上,董宇辉的脚步与俞敏洪的布局同样有着相似之处。
新东方在“双减”后全力押注文旅,俞敏洪亲自带队踩线;曾担任新东方文旅副总裁的董宇辉也将目光投向文旅赛道,试图开辟新的战场。
去年12月30日,据西安发布消息称,西安浐灞国际港和与辉同行签署文旅总部项目合作协议,宣布和与辉同行“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文旅产业聚集区,不断创新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IP。”
6月11日,兰知春序(西安)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许可经营包含境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
7月初,与辉同行开通新的抖音账号“兰知春序”,上线一周便吸粉150万。截至发稿,粉丝数就已超224万。
这种战略上的重合——在深耕的文化领域开辟跨界新局,让分家后的董宇辉与俞敏洪,在新的战场上再次相遇。
俞敏洪带着新东方的“教育+文旅”基因深耕山河,董宇辉则以“直播电商+文旅” 的姿态闯入同一片疆域,两人虽从同一阵营走向各自为战,却在对文化赛道的商业探索中,不经意间站在了同一条竞技线上。
更短的流量巅峰期
流量的潮汐变化,正推着董宇辉向俞敏洪的生存逻辑靠近。
单飞后,董宇辉和与辉同行节节攀升。
4月25日,与辉同行以2863万的粉丝数量超过东方甄选抖音主账号(2858.7万)。
从带货成绩来看,在过去一年里,与辉同行的销售额超百亿元,一跃成为新抖预估2024年抖音带货销售额最高的直播间;东方甄选方面,其在2025财年(2024年6月-11月)半年度总GMV仅48亿元。
但到了6月,与辉同行在抖音带货月榜滑至第五,这是其今年首次跌出榜首。
飞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与辉同行直播间日均观看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5%,从2750万降至1504万。
粉丝增长也明显放缓,去年上半年还能净增1200万,今年同期仅添322万,连董宇辉的个人账号都在过去四个月流失60万粉丝,从2768万回落至2707万。
流量的潮水总有退去时,只是同样是站在流量风口,他的巅峰期似乎比别人更短些。
如疯狂小杨哥,2018年到2022年,五年时间稳稳地让抖音粉丝破了亿,年均增长约2000万。“新晋抖音一哥”董宇辉这边,今年上半年与辉同行的粉丝增长不足500万,个人账号还悄悄少了60万关注。
▲与辉同行抖音账号粉丝数量趋势,图源网络
曾经靠个人IP一骑绝尘的势头,如今像被猛踩一脚刹车。这种“来得猛、去得也快”的节奏,像一记现实的叩问,逼着他转头看向俞敏洪走过的路。
“带货公司能否走远,最终取决于产品。若缺乏稳定的供应链与产品话语权,短期模式虽‘轻’,长期却缺少利润空间和可持续的产品力。”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表示。
不过在张毅看来,董宇辉个人管理经验有限,团队资金、资源沉淀不足,与辉同行尚不具备深耕供应链的能力。
在行业波动与增长瓶颈面前,前辈如何从风浪里稳住阵脚的经验,此刻成了最贴近的参照——不是因为前辈的路有多完美,而是眼下的压力,正推着他往相似的方向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