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2025,投资新风口?

洋洋 2025-07-16 09:53

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将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成为投资热点,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受到了高度关注。一系列公司获得融资,还有一些公司准备IPO,显示出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

一级市场的热捧

在一级市场,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到119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113%,这一增长幅度令人瞩目。进入2025年,热度更是有增无减。例如,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10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资本、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和吉利资本等一众巨头。乐聚机器人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并获得新一轮融资。众擎、灵宝、宇树、卓益得等多家企业的人形机器人纷纷登陆京东平台,不仅整机开售,灵巧手、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也同步上线,显示出市场对这一领域产品的强烈需求。

众多互联网大厂的入局,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了高潮。蚂蚁集团正式下场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开放了多个岗位招聘,年薪高达百万。华为在深圳的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并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发展。腾讯通过旗下的RoboticsX机器人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美团也参与投资了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这些大厂的加入,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资金,更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加速了行业的发展进程。 

二级市场的躁动

二级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概念同样反应热烈。相关概念股在市场上表现活跃,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例如,某家涉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的公司,尽管其业绩尚未实现大幅增长,但其股价在过去一年中却实现了翻倍增长,市值也大幅提升。市场普遍预期,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逐步扩大,这些相关企业将迎来业绩爆发期,从而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

在市场情绪的推动下,一些原本主营业务与人形机器人关联不大的公司,只要宣布涉足这一领域,股价也会应声上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但也引发了市场是否存在过度炒作的担忧。 

典型公司的发展情况

宇树科技:技术与市场的双突破

宇树科技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在技术方面,其自主研发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其产品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下的稳定行走、快速奔跑以及精准的物体抓取等动作,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在市场拓展上,宇树科技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多个行业得到应用,还远销海外,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宇树科技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此次C轮融资后,宇树科技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份额,有望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 

魔法原子:依托生态,快速崛起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依托追觅的生态,迅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其产品硬件自研率达90%,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在硬件层面实现了自主可控,有效降低了供应链风险与制造成本。 

在软件层面,魔法原子自主研发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统,支持人形机器人快速部署与高效协同管理。2025年,魔法原子计划生产400台人形机器人,投放到工厂、商业场景试用,并发起“千景共创计划”,拟在全球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目前,该计划已吸引20余家汽车、半导体、3C电子、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参与,围绕上下料、质检、搬运等典型工序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验证,为其未来的大规模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的:产业链整合与应用拓展

美的作为家电行业的巨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有着独特的布局。美的数年前收购了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通过与库卡的合作,美的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美的人形机器人“MIRO Gen1”已奔赴美的洗衣机湖北荆州工厂上岗“实习”,主要用于设备巡检、零部件检测和简单装配等场景。美的还计划在下半年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到一些门店,用于展示与家电互动、产品介绍等。美的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了从核心部件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和商业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未来潜力与挑战

市场前景广阔

从市场规模来看,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4亿元,到2035年有望接近1400亿元,十年间增长近6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应用场景方面,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复杂的装配、搬运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医疗保健领域,可用于护理、康复等工作,缓解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在家庭服务领域,能承担家务、陪伴老人儿童等任务,提升生活便利性。此外,在教育、娱乐、安防等领域,人形机器人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瓶颈待突破

尽管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首先,在硬件方面,电池续航能力不足、运动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待提高、核心零部件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例如,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大多在数小时以内,难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需求;在复杂环境下,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还无法与人类相比。 

在软件方面,具身智能的算法和模型仍有待完善。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认知和决策层面,仍离不开人类的辅助,其自主学习、智能决策和智能交互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让人形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真正的自主决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竞争格局渐趋激烈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全球范围内,除了传统的机器人企业如ABB、发那科、库卡等,特斯拉、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在国内,除了上述提到的宇树科技、魔法原子、美的等企业,还有众多初创公司和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积极投身这一领域。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将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投资风险与建议

投资风险

1. 技术风险: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确定。如果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或方向错误,可能导致产品技术落后,失去市场竞争力。 

2. 市场风险: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短期内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如果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将受到影响。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3. 政策风险:人形机器人涉及到安全、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政策监管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未来政策对人形机器人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将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投资建议

1. 关注技术实力: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包括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的实力等。技术领先的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2. 重视应用场景:选择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有明确规划和实际进展的企业。那些能够将人形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将更有可能获得投资回报。 

3. 分散投资风险:由于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风险。可以选择投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以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作为新兴的科技领域,虽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充分评估风险,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才能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分得一杯羹。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